近来看到有朋友在后台说,看到家里的小朋友门牙有点黑,但是孩子才三岁从来没给吃过糖这是怎么了呢?其实这是“奶瓶龋”,需要给孩子尽快治疗。那奶瓶龋齿是什么意思?今天本文就从形成原因、危害及如何治疗来给大家详细说说。
奶瓶龋齿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奶瓶龋齿又称哺乳龋,常常发生在2—4岁的孩子身上,是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造成的龋齿。孩子含着奶嘴睡着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稀释和中和作用都下降了,再加上无法帮助清理口腔,导致附着在牙齿表面的奶更难去除,使得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牙齿长时间在酸性环境里浸泡,久而久之就会开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
表现为上颌乳切牙(即门牙)的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即不能再长好),而且“奶瓶龋”一旦出现蛀牙(龋齿),便无法自愈,甚至会出现龋坏部位脱落现象。“奶瓶龋”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牙齿进一步遭到破坏,引起并发症。
奶瓶龋齿的形成原因
奶瓶龋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
1、忽视孩子的乳牙护理
很多家长都认为乳牙长大后会脱落然后重新生长恒牙,就认为乳牙的护理不重要,对乳牙没有过多的关注及重视
2、不正确的喝奶姿势
孩子在喝奶时容易边玩边喝,肚子饱胀后会引起睡意,含着奶睡觉无法清理口腔,口腔唾液的分泌也减少了,就会使得使得口腔内腐蚀牙体的大量细菌繁殖,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引发“奶瓶龋”。
3、认为龋齿的遗传现像
很多家长认为龋齿是遗传现像,其实不是,但是如果母亲有龋齿但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在喂奶的过程中传播给孩子。龋齿是可以通过家长在喂奶的过程中传播给孩子的,如家长先就着奶嘴试温度等。
奶瓶龋齿的危害
“奶瓶龋”的发生不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病变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这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龈肿胀、流脓,甚至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旦因龋蚀过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生理规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错乱,给孩子的牙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口腔科进行治疗。
奶瓶龋齿如何治疗
一、浅龋
可以去除乳牙的龋坏组织,加大前牙邻间隙,在每个龋坏部位涂擦百分之75的氯化钠甘油,每周一次,一次一分钟,大概需要治疗三个月。
二、中龋
去净龋坏部分后,制备便于修复的洞形,使用树脂材料或者玻璃离.子材料进行口腔充填,充填要严密避免出现继发龋的情况。
三、重龋
由于乳牙抗龋坏能力很差,所以避免继发龋的情况出现,建议使用树脂嵌体修复,将修复嵌体嵌入牙体组织。树脂嵌体组采用了牙体预备加根管桩道预备结合, 增加了嵌体的固位性和黏结面积, 成效明显提高,有全瓷修复和树脂修复两种。当然患者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不可再夜间喝奶。
四、预成冠修复
预成冠就是预先形成的,和牙齿十分贴合的牙冠。因为树脂填充的操作时间比较久且过程中孩子的配合度可能较低,也容易在术后造成充填物脱落。目前使用预成冠进行修复也获得了很多家长及医生的认可,与树脂直接充填不同,预成冠修复是采用加压充填方式,与牙齿的接触面较树脂增多,形成包绕,塑形恢复比较快。而且临床操作时间短,通常一次就可以完成,患儿比较容易接受,修复完成后乳牙的颜色和形态也和天然牙比较相近。
“奶瓶龋”如何预防?
“奶瓶龋”重在预防,家长可以在儿童牙齿萌出后进行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牙齿萌出后夜间休息可以用温开水来清洁口腔。一周岁后可以停止用奶瓶,可慢慢训练用杯子喝奶;平时也注重孩子的口腔清洁,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进行轻柔刷牙,并且每年中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口腔进行口腔检查等。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奶瓶龋”的介绍了,朋友们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在此页面咨询客服哦。
诊疗项目:
医院:广东东莞仁华口腔医院
诊疗项目:牙齿矫正
医院:安徽亳州三爱口腔医院
诊疗项目:牙齿矫正
温岭市第 一人 民医院眼科作为温岭重点专科,现在有30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4名高等级职称,目前眼科开展的白内障诊疗中心、近视激光治疗中心以及眼底病专科等都已经成为学科特色,拥有超声净 化手术室以及德国Zeiss近视激光仪。[查看全文]
2025-02-05 11:55:41
2020-05-29 10:36:32
2019-02-20 16:35:54
2019-09-17 16:26:54
2020-08-07 17:18:13
2019-05-03 20:36:34
2020-08-18 12:42:13
2020-05-28 14:06:02
2020-09-18 14:27:38
评价(已有0人点评)